蘇屋邨自1955年兴建以来,在香港公营房屋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。随着城市的发展,该地产已成为一个珍贵的社区,并被视为“当代中产的摇篮”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里需要进行活化以保持其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社区。

WT(香港及澳门)于2011年至2018年为该邨的活化项目提供全面的QS服务。包括:

  • 7栋住宅楼,提供约3300套公寓;4层的裙楼,设有零售和社会福利设施
  • 单层有盖停车场,并设有垃圾收集站
  • 七层高的设有社会福利设施、屋宇服务室及垃圾收集站的楼宇
  • 一栋两层楼高的物业管理办公大楼
  • 升降机及行人天桥连接
  • 一个保存和再利用废弃建筑结构的遗产保护区
  • 拆除6栋住宅、1个停车场、1个机电室、1个装配大厅、1所职业学院、4个变电站、4个泵房及相关外部结构
  • 拆卸一幢校舍(九层)、一间承建商工场(单层)及附属学校设施。

​重建后的蘇屋邨连接紧密,设有10座升降机塔、11座行人天桥、10部自动电梯,以及多条有盖行人通道,连接宝安道与长发街。这种无障碍的通道为居民提供了方便的生活体验。

房屋委员会在保留原有设计概念的同时,融入可持续发展的做法,以保持社区的独特特色,增加居民的归属感。考虑到庄园的倾斜地形和原始设计,在安排建筑朝向时进行了气候研究,以增强美学,同时利用阳光和实现良好的通风。

此外,受人喜爱的“苏屋三宝”也得以保存。其中包括曾经出售煤油的“小白棚”,天花板上有壁画的“燕子亭”,以及庄园入口处的金色大门。这些珍贵的文物提醒我们,该屋苑的悠久历史及其对香港社会的重要意义。

活化计划分两期完成。一期由7栋住宅楼组成,包括兰花、菊花、牡丹、樟脑、柳树、樱桃和茶花,于2016年完工。第二阶段的第一部分由四栋住宅楼组成,分别是剑兰、石芋、杜鹃花和海棠,于2018年完工。在整个项目中,所有的住宅建筑都保留了原来的名字,作为保护工作的一部分。

蘇屋邨仍然是一个值得珍惜的社区,也是香港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决心的见证。随着它的重建,它准备为子孙后代保持一个充满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社区。